close

html模版河北“十三五”期間安全生產推動落實10項主要任務
進入移動版,省流量,體驗好

河北新聞網訊 圍繞建立“責任全覆蓋、管理全方位、監管全過程”的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形成安全風險可識可控、隱患及時化解、應急處置科學有效的事故防范和救援體系,推動落實10項主要任務,實施9個安全生產重大專項工程……近日,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北省安全生產“十三五”規劃》,要求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省政府各部門認真貫徹執行。

《河北省安全生產“十三五”規劃》全文如下:

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河北省安全生產“十三五”規劃的通知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省政府各部門:

《河北省安全生產“十三五”規劃》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7年7月12日

河北省安全生產“十三五”規劃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安全生產工作總體部署,科學謀劃河北省安全生產事業長遠發展思路和重大舉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河北省安全生產條例》等法律、法規和《河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制定本規劃。

一、總台中包通馬桶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準確把握新時期安全生產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主動應對經濟社會發展對安全生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戰,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堅持安全發展,堅持改革創新,堅持依法治安,完善監管體制機制,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加強法治制度建設,系統推進預防控制體系建設,嚴格監管執法,加強基層基礎工作,充分發揮科技支撐作用,大力提升監管執法能力和企業安全保障水平,有效防范和遏制各類生產安全事故,減少職業病危害,促進安全生產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創造良好穩定的安全生產環境。

(二)基本原則

1.堅持改革創新,完善監管體系。以目標和問題為導向,全面深化安全生產領域改革創新,形成與我省戰略定位相適應、科學高效的安全生產監管監察體制和運行機制,構建適應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安全生產治理體系。

2.堅持依法規范,推動系統建設。完善安全生產法治體系,強化依法治安,運用法治思維和手段,解決安全生產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強化責任、法規標準、風險管控、隱患治理、應急救援等體系建設。運用多種手段,加快形成有利於安全發展的整體環境。

3.堅持科技興安,促進安全發展。大力實施科技興安戰略,充分發揮科技支撐和引領作用,加快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加大安全科技投入與成果應用,充分發揮科技手段化解安全隱患和問題的關鍵作用,從根本上提升安全保障和安全發展能力。

4.堅持綜合治理,推進社會共治。把安全生產貫穿於規劃、設計、建設和管理、生產經營、消費等各環節、各領域,深度排查和有效化解各類安全生產風險和隱患,統籌調動社會各方力量,提高全社會安全生產綜合管理能力和全民安全意識。

(三)規劃目標

到2020年,初步形成責任全覆蓋、管理全方位、監管全過程的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形成安全風險可識可控、隱患及時化解、應急處置科學有效的事故防范和救援體系。安全監管監察執法能力、企業安全保障能力和全社會安全文明程度得到明顯提升,各行業領域安全生產狀況顯著改善,事故總量進一步下降,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職業病危害防治取得顯著成效,安全生產總體水平與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

二、主要任務

(一)健全完善安全治理體系,構建社會共治大格局

1.強化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建設

著力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建立完善企業自覺履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約束機制,落實企業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工作的全面責任,落實混合所有制、境外中資企業安全生產責任。督促企業依法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配備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和註冊安全工程師。嚴格實行企業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明確各崗位的責任人員、責任范圍和考核標準,加強對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情況的監督考核。完善企業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制度。強化企業自我管理能力,嚴格執行新改擴建工程項目安全設施、職業健康“三同時”制度。制定安全風險辨識與管理指南,完善重大危險源管理制度。健全隱患分類分級標準,建立隱患排查治理第三方評價制度及隱患自查自改自報管理制度。嚴格落實企業安全生產條件,保障安全投入,創新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手段,開展安全生產技術革新和科技成果運用、淘汰落後安全技術裝備和設施,推動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升級,實現安全管理、操作行為、設備設施、作業環境標準化。

落實安全監管責任。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和“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的要求,強化各級黨委、政府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依法依規制定安全生產權力和責任清單,明確省、市、縣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部門的執法責任和監管范圍,落實各有關部門的安全監管責任。完善礦山、危險化學品、道路交通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監管體制。落實開發區、工業園區、港區、風景區等功能區安全監管責任。健全聯合執法、派駐執法、委托執法等機制,消除監管盲區和漏洞,解決交叉執法、重復執法等問題。嚴格目標考核與責任追究。實行黨政領導幹部任期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黨政領導安全生產工作職責。落實各級政府對本級安全生產委員會成員單位和下級政府的安全生產工作責任考核。把安全生產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幹部政績業績考核評價體系,加大安全生產工作的考核權重,嚴格落實“一票否決”制度。建立安全生產巡查制度,督促各部門和下級政府履職盡責。改進事故調查處理工作,事故調查實行組長負責制,依法完善事故調查程序和規則,完善事故整改措施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與評估制度。建立生產安全事故重大責任人員職業禁入制度。推動企業建立安全生產責任量化評估結果與薪酬掛鉤制度。

2.建立規范的縣域安全監管體系。堅持安全生產重心下移、重在基層,規范縣級黨委、政府及安委會、負有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的部門、鄉鎮(街道)、村居和企業的安全生產責任,細化安全生產管理、防范、監督、檢查、獎懲制度,推進企業管理“五落實五到位”,夯實縣域安全監管基礎,全省所有縣(市、區)實現安全監管責任體系規范化、制度建設標準化、制度執行和考核問效規范化。

3.推進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按照“市場主導、企業自主、政府推動、社會參與”原則,制定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政策制度,推動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改革,提升供給能力。培育安全生產專業化技術服務機構,推進註冊安全工程師事務所發展,充分發揮註冊安全工程師作用。支持專業技術服務組織、科研院所、行業協會、安全專傢參與安全生產工作。推進政府購買安全生產專業服務,鼓勵引導企業開展委托服務。建立中小企業技術援助與服務體系,探索小微企業安全托管模式。建立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誠信評估制度。

4.鼓勵保險業參與安全管理。推動建立社會保險機構參與安全生產管理機制,建立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制度,在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交通運輸、建築施工、民用爆炸物品、金屬冶煉、漁業生產等高危行業領域強制推動實施。發揮商業保險在安全生產社會化管理方面的功能與作用,引導商業保險機構委托安全專業服務機構或聘請安全生產專傢對企業開展安全風險評估和事故預防,用責任保險等經濟手段加強和改善企業安全管理。

5.推進誠信管理和標準化建設。加快企業安全生產誠信體系建設,完善企業安全生產誠信管理制度,加強和改進企業誠信等級評定工作,建立安全生產不良信用記錄及失信行為懲戒機制,建立與社會征信系統對接的企業和個人安全生產誠信系統,定期向社會發佈企業安全生產誠信管理情況與不良記錄“黑名單”,完善安全生產守法激勵和違法懲戒機制,在項目核準、政府供應土地、資金政策等方面加大對失信企業的懲治力度。進一步深化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推動生產經營單位全面開展標準化創建,提升達標等級,高危行業和規模以上企業全部達標;完善標準化工作機制,開展標準化建設質量與效果評估,督促達標企業按標準化體系進行安全管理。

6.完善安全生產社會共治機制。完善“黨政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督、企業全面負責、群眾參與監督、全社會廣泛支持”的安全生產工作格局和治理體系,健全全方位的權責追究體制機制。完善全社會參與風險防控和隱患排查的體制機制。將安全生產納入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網格化建設,統籌調動社會各方力量,提高全社會安全生產綜合管理能力和全民安全意識。

(二)加強安全法治體系建設,營造依法治安良好環境

1.健全標準體系。全面落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健全普法宣傳教育機制。針對我省經濟發展和安全生產實際,制訂一批實用有效、強制權威的安全生產地方標準。推動鼓勵生產經營單位制定新產品、新工藝、新業態的安全技術標準,制定落實危險性作業專項安全技術規程和崗位安全操作規程。

2.完善執法機制。健全安全生產執法工作制度,明確監管監察層級、檢查方式和主要內容,嚴格執法程序,細化執法內容,量化執法標準,規范執法文書。規范派駐執法、跨區域執法、委托執法工作,加強和規范鄉鎮安全監管執法工作。完善開發區、工業園區、港區、城市社區等安全監管執法體制,推行基層安全生產定區域、定人員、定責任的網格化動態監管機制。

3.規范執法行為。加強執法監督,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完善安全生產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和法律顧問制度。定期開展安全生產執法效果評估。健全執法行為審議制度及重大行政執法決策機制,制定執法缺失及過錯處置預案。全面推行安全生產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行政執法的事前、事中、事後公開機制,依法及時向社會公開有關行政執法信息。對行政執法活動各環節進行記錄並歸檔,實現安全生產行政執法行為的全過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對重大執法決定進行法制審核,確保每項重大執法決定合法適當,守住法律底線。

4.嚴格行政許可審批。深化行政審批和安全準入改革,推動建設項目安全設施和職業病防護設施審查等同類審批事項合並。推行企業投資項目安全生產在線審批監管,及時公開行政審批信息。堅持“放管服”相結合,抓好審批制度改革後的後續跟進,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改革專業技術服務機構資質監管體制和運行機制,明晰各級監管監察部門、生產經營單位和專業技術服務機構的職責。加快培育安全生產專業技術服務機構,嚴格專業技術服務機構和人員從業規范。健全專業技術服務機構服務信息公開、資質條件公告、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等制度,加強日常監督檢查。

5.提高監管執法效能。改善各級安全監管監察部門執法工作條件,加快形成與監督檢查、取證聽證、調查處理全過程相配套的執法能力。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企業數量、安全形勢相適應的執法力量配備和工作經費、條件保障機制。定期開展安全監管監察執法效果評估。強化安全生產基層執法力量,優化安全監管監察人員結構。制定安全監管監察執法人員選拔和專業能力建設標準,開展以現場實操為主的基層執法人員實訓,每3年對全省安全監管監察執法人員輪訓一遍,提高安全監管監察人員專業素質和執法水平。

(三)深化重點行業安全治理,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

煤礦:推動高瓦斯、煤與瓦斯突出、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等災害嚴重的礦井以及落後產能和不符合產業政策產能有序退出。新改擴建、整合技改礦井實現機械化開采。生產礦井推進煤礦機械化、自動化改造,提升信息化水平,優化井下生產佈局,減少井下作業人員。推進煤礦安全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控體系建設。深化隱蔽致災因素普查治理,加強煤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強化煤礦安全監測監控和瓦斯超限風險管控,優先推行瓦斯抽采、區域治理,煤與瓦斯突出礦井要嚴格落實“兩個四位一體”防突措施,按照規定編制區域性防突治理技術方案,優先采用開采保護層、地面鉆孔抽放和穿層鉆孔抽放區域防突措施,把突出危險煤層轉變為無突出危險煤層後再安排采掘作業,堅決做到不掘突出頭、不采突出面。促進煤礦瓦斯規模化抽采利用。落實河北省煤礦水害防治辦法,構建水害防治工作體系,落實“防、堵、疏、排、截”五項綜合治理措施,堅持“超前主動、區域治理”“先治後建、先治後掘、先治後采”,積極推廣煤礦水害微震預測預報技術,實施疏水降壓和底板隔水層加固等工程,把受水威脅煤層改造成不受水威脅煤層,實現安全開采。提升基礎、技術、現場和應急管理水平。強化煤礦粉塵防控,落實煤礦粉塵“抑、減、捕”等源頭治理措施。加強對爆炸性粉塵的管理和監測監控,嚴格對明火、自燃及機電設備等高溫熱源的排查管控,杜絕重大災害隱患的牽引疊加。推動企業健全礦井風險防控技術體系,建立礦井重大災害預警、設備故障診斷系統。

非煤礦山:建立健全風險辨識、評估、分級監管工作機制。完善非煤礦山隱患排查治理體系,重點開展采空區、“頭頂庫”專項治理,全面排查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的高風險采空區,及時消除采空區安全隱患;全面核實“頭頂庫”情況,提等改造一批、閉庫治理一批、尾礦綜合利用一批、下遊居民搬遷一批,提高“頭頂庫”的安全保障能力,規范廢棄庫和無主庫的閉庫和銷號工作。開展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基本數據普查,推動非煤礦山圖紙電子化。推動數字礦山建設,完善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基礎數據庫。嚴格執行主要礦種最小開采規模、最低服務年限準入標準。實施礦山外包用工安全責任清單化管理。實行“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專項行動,全面提高采掘、支護和運輸作業的機械化程度以及通風、排水和提升系統的自動化水平。嚴格落實礦產資源規劃和行業準入條件,推進重點地區、重點企業的礦產資源整合重組,有序退出石膏開采業。到2020年,全省非煤礦山數量比2015年下降20%以上。

危險化學品:推進各市(含定州、辛集市)、重點縣(市、區)制定化工行業安全發展規劃,規范和優化產業佈局,科學合理確定化工園區(含化工相對集中區),制定城區企業關停並轉、退城入園的綜合支持政策,推動各市、重點縣(市、區)制定《化工行業禁、限、控目錄》。加快實施人口密集區域危險化學品和化工企業生產、儲存場所及不符合安全距離要求的油(氣)庫搬遷工程。深入開展危險化學品專項整治和綜合治理。推進化工園區和涉及危險化學品的重大風險功能區區域定量風險評估,科學確定風險容量,推動實現區域安全管理一體化。強化高風險工藝、高危物質、重大危險源管控。健全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使用、經營、運輸和廢棄處置等環節的信息共享機制。建立危險化學品發貨和裝載查驗、登記、核準制度。加強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立項、規劃選址、設計、建設、試生產和運行監管。完善危險化學品分類分級監管機制,對高風險企業實施重點監管。推進新工藝安全風險分析和評估。建立化工安全儀表系統安全標志認證制度。推行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簽制度。

建築施工:完善建築施工安全管理制度,落實建設、勘察、設計、施工和工程監理安全責任。強化房屋建築工程運行使用的安全監管,打擊建築施工非法轉包、違法發包分包和違規使用建築材料的行為。嚴格對建築勘察、設計、施工和監理單位資質管理。強化重點工程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臨時建築物安全監管,推進建築施工企業和項目安全標準化。加強城鎮危樓、農村危房和棚戶區改造安全管理。加強軌道交通、城市地下綜合管廊、供暖、供水等市政公用行業施工安全監管。加強拆遷和施工現場的安全監管。探索“業主、監理、施工、政府、中介、社會”共同參與建築施工安全管理的聯動機制,建立市場準入、違規行為查處、誠信體系建設、施工事故處罰相結合的管理制度。

道路交通:深入開展道路交通安全隱患專項治理。加強對道路運輸企業落實交通運輸安全管理主體責任的監督檢查,清理客運、危險貨物運輸車輛違規掛靠,落實交通安全社會征信聯合懲戒措施。嚴格客運班線審批和監管,加強班線途經道路的安全適應性評估。開展車輛運輸車、液體危險貨物運輸車等安全專項治理,健全危險貨物運輸安全管理體系和監督檢查體系,加強危險貨物道路運輸安全監管。加強校車和接送學生車輛的安全管理。規范電動車輛的管理,強化電動車輛生產、銷售、登記、上路行駛等環節的安全監管。推動危險貨物運輸車專用停車場地建設。完善客貨運輸車輛安全配置標準。完善道路運輸動態監管制度,加強對道路運輸重點管控車輛及其駕駛人的動態監管。嚴格落實新改擴建公路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制度,推廣新改建道路建設項目安全審計制度。落實接駁運輸、按規定時間停車休息等制度。規范非營運大客車註冊登記管理,嚴厲打擊非法改裝、非法營運、超速超員、超限超載等違法行為。完善公路安全防護設施,推動農村公路、急彎陡坡、事故高發路段安全改造,建立交通安全影響評價制度。加強軌道交通與周邊公共設施的統一佈局,加強軌道交通運行安全監控,推進城市軌道交通安全檢查標準化。改革大中型客貨車駕駛人職業培訓考試機制,建立營運客貨車駕駛人職業教育培訓體系。進一步完善道路交通應急救援聯動機制。

金屬冶煉:實施鋼鐵壓減產能和部分企業搬遷提升改造安全保障工程。督促涉及壓減產能、整合重組企業完善安全管理機構,配齊安全管理人員,加大安全投入,強化全員安全教育培訓。深化冶金企業專項治理,嚴格安全生產監管執法,全面調查鋼鐵行業安全生產情況,及時公佈鋼鐵企業安全生產不良記錄“黑名單”信息,強化外委外包工程安全風險預警,依法查處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鋼鐵企業。到2020年,所有冶金企業完成能源管控中心建設,與生產系統同步實現聯網監控,提高煤氣泄漏自動報警、煤氣低壓快速切斷及煤氣高壓放散的管控能力。

工貿行業:推動工貿企業健全安全管理體系,實行分類分級差異化監管。完善受限空間、交叉檢修等作業安全操作規范。深化粉塵防爆、液氨制冷等重點領域環節專項治理。在涉危涉爆場所推廣高危工藝智能化控制和在線監測監控。推動勞動密集型企業作業場所科學佈局,實施空間物理隔離和安全技術改造。

消防:加強城鄉火災防控基礎建設,加強人員密集場所、高層建築和地下工程消防安全監管。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設標準,配齊配足滅火和應急救援車輛、器材和消防員個人防護裝備。推動鄉鎮按標準建立專職或志願消防隊,構建覆蓋城鄉的滅火救援力量體系。開展易燃易爆、公眾聚集場所、高層地下建築等場所的火災隱患治理。推行消防安全標準化管理。提升學校、醫療機構、社會福利機構、文物古建築等場所的消防安全水平。推廣應用獨立式感煙火災探測報警器。

煙花爆竹:推動煙花爆竹生產企業升級改造,實現重點涉藥工序機械化生產和人機、人藥隔離操作。嚴格控制煙花爆竹批發經營企業數量,完善煙花爆竹經營、儲存、運輸、燃放等環節的安全管理和監督制度,嚴格執行產品流向登記和信息化管理制度,加強黑火藥等A級產品管控。建立煙花爆竹打非治違長效機制。

民用爆炸物品:加強民用爆炸物品生產、流通、使用等關鍵環節的安全管控,規范生產和流通領域爆炸危險源的信息化監控管理。推廣民用爆炸物品生產、銷售、運輸、儲存、爆破作業、清退或炸藥現場混裝等一體化服務模式。以工業炸藥、工業雷管為重點,推進機器人和智能成套裝備在民爆行業的應用,減少民用爆炸物品生產危險作業場所操作人員和危險品儲存數量。提升民用爆炸物品生產企業技術裝備水平,加強技術改造資金支持力度。完善民爆行業安全監管體系,明確民爆行業主管部門的執法權責和監管范圍,完善與履行職責相適應的工作條件。

特種設備:全面落實特種設備安全監管責任,鞏固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多元共治機制;全力做好公共場所電梯等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建立“96365”電梯應急處置服務機制,推行網格化安全監管,提升特種設備安全運行水平;推進特種設備安全監管信息化建設,實現特種設備安全動態監管;持續開展特種設備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加大對重點單位、公共場所、重要時段特種設備安全現場監督檢查和聯合執法工作力度,不斷消除特種設備安全隱患。

電力:從隊伍建設、電網結構、設備質量、管理制度等方面加強電力企業本質安全建設。推進電力企業安全風險預控體系建設,建立安全風險分級預警管控制度。建立電力安全協同管控機制,加強電力建設安全監管,落實電力設計單位、施工企業、工程監理企業以及發電企業、電網企業、電力用戶等各方面的安全責任。健全電網安全風險分級、分類、排查管控機制,完善電網大面積停電情況下應急會商決策和社會聯動機制。健全電力事故警示通報和約談制度。加強水電站大壩的安全風險預控。強化煤電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安全監管。

漁業船舶: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建立健全漁業船舶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強化地方政府的領導責任、主管部門的業務監管責任、漁業從業人員的主體責任。針對重點區域開展漁船隱患排查整改,加大對涉漁三無船舶打擊力度,維護正常的海上生產秩序,推進減船轉產和漁船更新改造工作,加強漁船漁港動態監控系統建設,規劃期內實現海洋捕撈漁船自動識別、北鬥終端等通信導航設備和漁港監控系統安裝全覆蓋,提升漁船裝備和信息化管理水平。

農業機械:完善農機安全監督管理體一般家庭抽肥系,加強對農機安全監理機構的支持。深入開展“平安農機”創建活動,強化拖拉機、聯合收割機註冊登記、安全檢驗及駕駛人員培訓和考試,開展農機安全宣傳教育和隱患排查治理,構建農機安全生產源頭管理、執法監控、宣傳教育“三大防線”。提升科技支撐能力,推廣先進適用農機安全執法、檢驗、考核裝備。順應“互聯網+”安全監管的新形勢新要求,全面提升農機安全監管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實現由傳統監管向現代監管方式的轉變。

(四)強化安全風險隱患管控,提升事故預防控制能力

1.推進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健全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分類分級標準。建設政府部門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網絡管理平臺並與企業互聯互通,實現省、市、縣和規模以上企業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統全覆蓋,形成隱患排查、登記、評估、報告、監控、治理、銷賬的全過程記錄和閉環管理。落實企業隱患排查主體責任,建立自查、自改、自報事故隱患的排查治理制度,做到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化、標準化、全員化。建立安全隱患整改抽查執法與效果評價制度。完善重大隱患掛牌督辦和隱患整改不落實追責制度,對未履行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職責導致嚴重後果的企業負責人依法追究責任。

2.建立風險管控體系。構建安全風險識別和分級管控機制。強化風險管控技術、制度、管理措施,開展風險源普查。各級政府根據產業結構分佈,全面排查重大風險,確定重大風險行業及風險等級;建設風險源動態數據庫和重點危險源普查、跟蹤、警示信息系統;建立安全風險網格化管理、管控、公告制度和重大安全風險預警機制;完善區域風險防控機制,按企業風險級別制定安全生產執法計劃,加大對高風險行業的監察力度。落實企業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崗位責任,建立企業安全風險公告、崗位安全風險確認和安全操作“明白卡”制度。

3.建立信息化預警機制。應用物聯網、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開發安全生產大數據分析應用系統,健全安全生產形勢預測預警機制,定期分析研判安全生產風險,及時發佈區域、行業安全生產警示信息。加強安全生產信息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創新事前預警、現場監管、遠程監控相結合的執法手段,提高事故風險監測監控、預測預警能力。

(五)健全職業台中清化糞池健康保障體系,有效防控職業病危害

1.強化職業病危害源頭治理。繼續開展企業職業衛生基礎建設工作,提升企業職業衛生工作整體水平。加強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工作情況專項檢查,督促企業落實職業病危害告知、日常監測、定期檢測評價、職業健康監護等措施。開展職業病危害風險評估,探索建立職業病危害風險分類分級監管制度。加強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申報、監測、評價與控制工作,開展職業病危害狀況普查,建立健全職業病危害數據庫和信息系統。建立職業病危害防治落後工藝、材料和設備淘汰、限制名錄管理制度,推動職業病危害嚴重企業轉型升級和淘汰退出。對職業病危害嚴重、改造後仍無法達標的用人單位,依法采取關閉、暫停、治理、整頓等措施。

2.突出管控過程精準化。加強塵毒危害嚴重的重點行業領域日常監督執法與專項治理,嚴格執行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加強用人單位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和評價,強化職業衛生培訓,規范職業健康監護,建立健全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到2020年,重點行業領域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率達到85%以上,用人單位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定期檢測率達到80%以上,重點行台中水肥清運業用人單位主要負責人和職業衛生管理人員的職業衛生培訓率均到達95%以上,勞動者在崗期間的職業健康檢查率達到90%以上。

3.健全職業衛生技術支撐和服務體系。完善職業衛生技術支撐體系,提高職業病危害預防與控制能力。加強職業病診斷鑒定技術保障、職業病綜合治療和康復能力建設。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建設多種形式的科技機構開展職業病危害防治研究。建立技術服務誠信體系和優勝劣汰機制,支持重點行業領域內職業病危害防治示范基地建設。設立小型微型用人單位職業病防治公益指導、援助平臺,建立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為小微企業提供技術援助制度。

(六)強化安全技術支撐保障,提升本質安全水平

1.加強安全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多方參與的安全技術研發體系,制定激發安全科技創新動力的制度和政策,健全安全科技投入機制。創新安全科技獎勵制度,促進社會優勢資源向安全科技集聚和融合,建立安全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平臺。支持和鼓勵安全生產、職業衛生關鍵性技術與裝備的研究與開發,發展壯大安全產業,創建安全產業園區。推動危險工種和危險場所作業“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科技強安專項行動。

2.加強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加大信息化建設投入力度,有效整合現有信息資源,統籌省、市、縣和企業協調實施、同步推進,建成全省安全生產信息化網絡體系。建設縱向由省到市、縣、鄉,橫向到安委會成員單位,前端到生產企業的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的安全生產綜合信息平臺。實現基礎信息規范完整、動態信息隨時調取、執法過程便捷可溯、應急處置快捷可視、事故規律預測預判,創新信息化監管模式,提升監管效能。加快建設礦山、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在線監測、預警防控和監管執法一體化信息管理系統。完善道路交通、建築施工、煙花爆竹、民爆物品、特種設備、水利、民用航空、農業機械等部門安全生產信息系統,鼓勵企業建設安全監控預警網絡。加快視頻會議系統建設,實現省、市、縣三級和重點鄉鎮視頻會議系統全覆蓋。

3.加強安全技術支撐能力建設。引導規范安全生產專業服務機構發展,通過市場化機制整合資源,培育一批承擔安全評價、安全培訓、檢驗檢測等專業服務的綜合性中介機構。加強對專業服務機構的日常監管,建立優勝劣汰的動態機制。加快推動省級安全生產技術中心建設。

4.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培育安全科技研發和應用人才隊伍,構建產學研共同培養安全生產專業人才機制。強化安全生產專傢隊伍建設,充實省、市、縣三級安全生產專傢庫,積極鼓勵並充分發揮安全生產專傢在安全生產決策、立法、標準制修訂、事故預防、應急救援、事故鑒定與分析等方面的作用。搭建專傢資源調度平臺,為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提供技術支持。

(七)加強安全宣傳教育培訓,提升全民安全素質

1.普及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構建責任明確、載體多樣、管理規范的安全培訓體系,完善安全生產考試考核基礎條件,健全安全培訓專業師資庫,規范培訓教材和考核標準。通過遠程網絡教育培訓、基地綜合實訓、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教育基地示范等方式,建立從業人員職業安全長效教育機制。實施各級政府領導和安全監管幹部素質提升工程,開展各級政府及開發區(工業園區)分管安全生產的負責同志和安全監管幹部初任培訓、崗位培訓、專門業務培訓等,全面提升綜合安全素質。建立高危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定期復訓考核制度。加強高危行業生產一線技能人才安全生產培訓,建立健全全覆蓋、多層次、經常性的產業工人安全生產培訓制度。全面實施從業人員先培訓後上崗制度,建立高危行業農民工上崗前強制性安全培訓制度。

2.強化輿論引導和全民安全素質教育。在省主流媒體開辦安全生產欄目,加大安全生產公益宣傳、知識技能、警示案例等宣傳力度,將安全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推動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安全知識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進學校、進傢庭、進公共場所,制作宣傳展板、掛圖,發放安全知識手冊等宣傳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和新聞客戶端、公交、出租車車載視頻、戶外電子屏等平臺,普及安全常識,提高社會公眾的安全意識。建立事故輿情收集、分析研判和快速響應機制,加強對公眾網絡、即時通信工具等安全輿論的引導,規范網上信息傳播秩序,

3.大力倡導安全文化。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安全文化產品創作和推廣。引導社會資本投資興辦安全文化產業,完善安全文化產品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推動安全文化示范企業、安全社區、安全發展示范城市等建設。強化汽車站、火車站、大型廣場、大型商場、重點旅遊景區等公共場所的安全文化建設。創新安全文化服務設施運行機制,推動安全文化設施向社會民眾開放。

(八)加強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提升應對事故災害能力

1.加強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建設。大力推進安全生產應急救援管理體制改革,健全管理體制,強化應急管理機構行政管理職能,發揮應急管理機構組織協調和監督管理作用。依托公安消防、大型企業、工業園區等應急救援力量,加強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基地建設和重點行業專業應急救援力量建設,將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納入政府公共財政支出項目,形成企業投入為主、政府投入引導、社會資金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建立健全省、市、縣三級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機制,推動應急管理工作向基層延伸,形成職責明晰、上下貫通的工作體系。到2020年,所有縣(市、區)建立完各軍營單位抽肥善專門應急救援管理體制機制。

2.提升應急指揮協調能力。持續推進《河北省危險化學品重特大事故應急響應指導書》的落實,規范事故應急響應程序,健全事故現場應急處置、救援指揮工作機制,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加強政府、部門、企業間應急響應聯動機制建設,提高應急響應與救援的部門聯動效率和協作能力,推動應急響應機制向深層次發展,提升聯合協同應對事故災難能力。建設全省統一的應急救援指揮信息系統,實現省級應急指揮信息平臺與國傢安全監管總局、京津應急指揮信息平臺對接,省內各級應急指揮信息平臺實現端口對接、信息數據兼容,互聯互通,構建全省應急救援系統“一張網”,形成應急救援協調指揮、資源共享、聯合應對的工作格局。

3.加強應急救援能力建設。貫徹落實《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規范應急預案的編制、評審、備案、修訂和實施,持續推進預案優化工作。開展制度化、實戰化的綜合、專業、處置方案演練和政府、部門、企業共同參與的情景構建下的桌面推演等多種形式的應急演練,提高演練質量和水平。生產經營單位要健全應急措施,經常性開展應急演練和關鍵崗位應急訓練,推行應急處置卡制度,提高從業人員應急意識和自救互救技能;積極開展事故先期處置,嚴格執行搶險救援規范要求,堅決制止違規冒險施救。持續推進應急救援基地建設和應急救援隊伍標準化建設,組織開展危險化學品、冶金(焦化)、礦山等行業應急技能比武競賽。

4.夯實應急管理工作基礎。充分發揮省應急救援指揮中心作用,強化應急培訓,實現指揮協調、搶險救援、檢測檢驗、公共安全教育等功能。組織開展對政府、部門、應急機構負責人,以及危險化學品、冶金(焦化)、礦山等高危行業企業專兼職救護隊的培訓訓練。全面開展企業應急管理規范化建設活動,做到行業企業、縣(市、區)全覆蓋。進一步加強重大危險源管理,做好企業重大危險源辨識、評估、備案、登記建檔工作,完善重大危險源數據庫。對全省應急資源進行普查,摸清底數,制作區域安全生產應急資源分佈圖,建立應急救援資源信息庫。完善應急救援社會化服務、“生命通道”保障、應急物質儲備調用征用制度。加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裝備投入,積極推廣應用先進適用的應急救援技術和裝備,健全應急救援物資保障機制。

(九)構建城市風險管控體系,保障城市安全運行

1.健全城市運行風險評估預警機制。實施城市運行風險源普查,建立城市運行安全風險評估機制,定期開展城市運行安全風險評估。完善監測站網或監測體系,完善預警信息發佈平臺功能,拓寬預警信息發佈渠道。進一步完善城市運行安全各類標準,加強部門聯合監管執法,開展較高風險領域的安全專項整治。

2.加強城市運行安全風險管控。構建貫穿城市規劃、建設、運行、發展等環節的城市運行安全預防控制網絡。加強對城市隱蔽性設施、地下綜合管廊、渣土消納場等的監測監控。強化供水、供電、供氣、供熱、危險化學品輸送管道等地下管線風險管控措施。建立地下管線巡護和隱患排查制度。健全地下管網信息系統,實現對地下管網的快速查詢、綜合分析和可視化管理。建立大型工程安全技術風險防控機制,開展城市公共設施、老舊建築隱患綜合治理。加強軌道交通設備設施狀態和運營狀況監測,合理控制客流承載量。嚴格審批、管控大型群眾性活動,完善人員密集場所避難逃生設施。

(十)建立區域安全協同機制,推進京津冀安全管理一體化

推動建立京津冀一體化的安全生產標準制度體系,在交通、電力、危險化學品運輸等跨區域的行業協同編制區域地方標準。建立京津冀油氣輸送管線、供水、輸電網絡等基礎設施安全監管銜接機制。實施張傢口冬奧會場館項目建設安全保障工程。建立專業人才跨區域交流合作機制。探索建立跨區域、領域的京津冀聯合執法機制。開展區域應急聯動(示范)試點工作,實施區域綜合風險評估和應急資源調查,加強京津冀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信用信息共享,探索安全生產綜合預測預警體系建設,建設區域性應急救援隊伍和應急物資儲備庫,建立救援聯動機制,實現京津冀區域內安全生產資源信息互聯互通、突發事件聯合應對、應急資源合作共享。嚴格承接項目安全準入條件,從源頭上控制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生產經營單位進入河北省區域。

三、重大工程

(一)安全監管執法能力提升工程。開展安全生產監管監察職業能力建設標準達標工程,加強省、市、縣三級安全監管部門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安全執法技術裝備的投入,配齊安全監察監測專用設備、個體防護裝備、應急指揮通信設備和專用移動執法裝備等。建設安全生產行政審批“一庫四平臺”(行政審批項目庫、網上審批運行平臺、政務公開服務平臺、法制監督平臺、電子監察平臺)和安全生產誠信管理系統。

(二)安全科技支撐能力建設工程。創建省級安全生產技術研發平臺等安全生產科技支撐平臺。建設通用安全技術實驗室,形成防爆電氣檢測、防靜電檢測、報警系統檢測能力。完善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技術支持系統,建設省級應急裝備和危險化學品檢測鑒定實驗室。創建具備宣傳教育、實操實訓、預測預警、檢測檢驗和應急救援功能的省級綜合技術支撐基地。

(三)“互聯網+安全生產”建設工程。建立覆蓋省、市、縣、鄉及企業安全生產管理體系的“互聯網+安全生產”綜合監管信息平臺。建立全省安全生產信息化標準規范體系。建成統一的安全生產數據庫,實現“一數一源、一源多用”。建成現場信息采集傳輸與遠程指揮會商系統,實現事故現場與指揮中心的遠程會商與協同處置。利用大數據技術,建設生產安全事故智能統計分析、區域安全生產形勢分析、企業安全生產行為分析、事故應急救援輔助決策等安全生產決策支持系統。

(四)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工程。加快資源整合,建立健全應急物資儲備庫,實施動態管理,加強應急救援裝備配套建設,著力推進科技支撐能力。加強重大危險源的監管能力,積極推動市、縣行政區域內重大危險源遠程實時監控系統,強化應急值守,及時發佈預警信息。健全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推進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建設,省、市、縣和重點行業、企業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平臺實現互聯互通。

(五)風險防控和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工程。推動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升級。開展風險防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系統建設工程。在高危行業領域建設“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示范企業。推進煤礦安全技術改造;建設煤礦煤層氣(瓦斯)高效抽采和梯級利用、粉塵治理,兼並重組煤礦水文地質普查,以及大中型煤礦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融合示范企業。實施非煤礦山采空區和“頭頂庫”隱患治理;推動開采深度超過800米的礦井建設在線地壓監測系統。實施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普查與監控。建設金屬冶煉、粉塵防爆、液氨制冷等重點領域隱患治理示范企業。實施壓減鋼鐵過剩產能和部分企業搬遷提升改造安全保障工程,引導搬遷改造項目按照“自動化、機械化、智能化、管道化”要求,采用安全生產新技術新設備,減少安全風險和危險源,提高企業本質安全水平。

(六)職業病危害防治技術工程。開展全省職業病危害狀況普查、重點行業領域職業病危害檢測詳查。實施以高危粉塵作業和高毒作業職業病危害為重點的專項治理。加強職業衛生技術支撐能力建設,創建省職業病危害工程防治技術中心,建設省級職業病危害檢測與物證分析實驗室,開展全省職業病危害防控基礎研究、共性與關鍵性技術研究。建立職業危害檢測與鑒定流動實驗室,實現職業病危害因素現場監督檢測與鑒定。

(七)安全培訓體系建設工程。著力推進“互聯網+安全培訓”工程,推動建設全省安全監管監察幹部、企業“三項崗位”人員網絡培訓學院,建設安全監管監察幹部實訓基地與高危重點行業培訓基地。進一步完善安全培訓考試體系,加強安全生產理論考點建設,建設特種作業實際操作考點,健全計算機考試及遠程視頻監控系統,完善培訓考試網上申請、審批、繳費和信息查詢系統。推行高危行業企業與高等學校構建供需互動的安全主體專業畢業生安全崗位就業機制。將安全生產列入各級黨政領導幹部培訓的重點內容之一,持續開展黨政領導幹部安全生產專題培訓、安全監管監察幹部安全生產集中輪訓,推進落實高危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與特種作業人員定期復訓考核及農民工和其他從業人員崗前強制性安全培訓制度。

(八)城市安全保障建設工程。實施危險化學品和化工企業生產、倉儲搬遷工程,到2020年,現有位於城鎮人口密集區內的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全部完成搬遷改造,完成大型城市城區內安全距離不達標的危險化學品倉儲企業和不符合安全距離要求的油(氣)庫搬遷。開展城市安全風險源普查。建設城市安全運行數據綜合管理系統。實施城市公共設施、老舊建築、區域火災隱患綜合治理。完善城鎮建成區市政消火栓等基礎設施。推動老舊電梯更新改造。

(九)平安交通建設工程。推進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建設。完善全省主幹公路交通安全防控監測網。推進全省交通安全管理系統規范化建設,完善公路交通監控系統、公安交通指揮集成平臺,實現對公路通行車輛實時、全程監控及重大交通安全事故預警預判。加快急彎陡坡、臨水臨崖、隧道橋梁等重點路段的修繕改造及安全防護設施的更新完善,在貨物運輸主幹道、重要橋梁隧道入口等公路網的重要路段和節點,加強車輛超限超載情況監測。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主體責任。各市、縣政府要明確規劃實施責任,將安全生產規劃有關任務及目標指標、重大工程項目分別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把規劃與有關建設計劃、各類行動計劃及年度計劃緊密結合起來,實現安全生產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省有關部門要加強規劃實施的組織指導和協調,全面推進主管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工作,制定規劃實施方案,明確職責分工,確保按期完成規劃任務。充分發揮各級安全生產委員會的作用,促進各級各部門間協同聯動與信息共享,協調解決規劃實施中跨部門、跨行業的重大問題。把規劃主要目標完成情況、主要任務推進情況等作為區域和行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決策依據。發揮規劃對生產經營單位的引領作用,推動生產經營單位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二)強化政策支撐,推進規劃落實。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財政、國土資源、規劃、科技等部門要加強安全生產和經濟社會發展政策的統籌協調,註重政策目標與政策工具的銜接配合。充分發揮規劃的指導作用,創新和完善有利於安全生產的產業、財政、信貸等政策,為實現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提供有力支撐。完善淘汰落後產能及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企業整頓關閉政策。加大對重點煤礦安全升級改造、重大災害治理方面經濟和產業政策支持力度。支持非煤礦山企業實施采空區治理、尾礦綜合利用。提高油氣輸送管道隱患治理補貼標準。健全規劃的銜接協調機制,確保專項規劃、區域規劃與省安全生產規劃協調銜接、下級規劃與上級規劃在總體要求上方向一致,推進規劃有效落實。

(三)加大安全投入,保障工程建設。建立安全投入保障機制,強化政府投資對安全生產投入的引導和帶動作用。建立穩定的安全生產投入機制,為安全生產提供必要保障。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將安全生產專項工作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各級發展改革、財政、工業和信息化、規劃、科技等部門,要把規劃中的重點任務和重大工程納入優先投資領域,加大各級政府安全投入力度,完善安全生產專項資金制度,重點支持監管監察能力、安全基礎設施、安全科技、企業技術改造、宣傳教育培訓、職業病危害防治和應急救援等重大工程建設。落實企業安全投入責任。建立安全生產多元投入機制,拓寬安全生產投入渠道,形成以企業投入為主、政府投入引導、金融和保險參與的多元化安全生產投融資體系,保障規劃主要任務和重大工程順利實施。

(四)實施目標管理,嚴格規劃執行。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健全有利於加強安全生產、推動安全發展的考核評價體系,加強監督檢查。建立完善規劃實施情況動態監測評估和考核機制,加強對規劃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定期公佈各地、各行業領域安全生產規劃指標和重大工程項目的實施進展情況。對本規劃執行情況,規劃編制部門要在2018年進行中期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對規劃范圍、主要目標、重點任務進行動態調整;2020年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終期評估。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一川抽水肥清理行|台中抽水肥|台中市抽水肥|台中抽水肥推薦|台中抽水肥價格|台中水肥清運
F6A50505A7088F31

arrow
arrow

    kx6x8rg75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